秋冬时节,川西北高原牧草渐黄,正是牲畜出栏与肉类供应的关键窗口期,阿坝州若尔盖县以“全链条精准监管、高质量服务赋能”为主线,将检疫监管工作融入高原畜牧业现代化治理大局,既筑牢了牲畜出栏季的“安全防线”,更探索出一条高原地区产业发展与食品安全协同推进的实践路径,为全省乃至全国同类地区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若尔盖经验”。
高位统筹筑体系,把准监管“方向盘”。进入秋冬出栏高峰期,县科农局召开专项工作部署会,明确“源头可溯、过程可控、终端可防”的监管总要求,由县科农局牵头,联动市场监管、乡镇政府等多部门建立协同工作机制,派6名骨干兽医进驻全县活畜交易市场与5家屠宰场,构建起“县统筹、乡联动、点驻场”的三级监管网络,实现从牲畜养殖端到肉品消费端的全流程闭环管理,为检疫监管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精准施策守底线,织密安全“防护网”。在活畜交易环节,县科农局以“规范流程、严控风险”为核心,推动检疫工作从“被动查验”向“主动服务”转变。一方面,建立“牲畜每日出栏登记”台账,精准掌握待出栏牲畜品种、数量、健康状况,从源头筛选合格检疫对象;另一方面,在活畜交易市场设立3个标准化检疫查验点,兽医严格按照《动物检疫管理办法》开展临床检查,重点排查牛羊口蹄疫等重大疫病,对疑似患病牲畜立即启动“隔离一送检一处置”流程,坚决杜绝疫病传播风险。截至目前累计出证17349份,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检疫覆盖率与出证准确率均达100%。
在屠宰监管环节,县科农局创新推行“驻场监管+动态抽查”双重模式,将监管责任落到每一个细节。5家屠宰场均配备驻场兽医,每日凌晨5点前到岗,全程监督牲畜进场查验、屠宰操作、肉品检验、无害化处理4大关键环节,确保屠宰过程符合技术规范;组建2个动态抽查组,每周至少1次开展“不打招呼、直奔现场”的随机检查,重点核查屠宰场环境卫生及消毒措施落实情况,形成“日常监管不松懈、突击检查补漏洞”的监管格局。定期对屠宰设备、消毒设施、无害化处理设备进行检修维护,要求屠宰场每日对车间、待宰圈、运输车辆开展全面消毒,从硬件设施到操作流程,全方位杜绝肉品污染风险。
长效赋能谋发展,激活产业“新动能”。在严格监管的同时,县科农局同步强化服务赋能,组织屠宰场负责人、技术人员、肉品检验员开展专项培训,覆盖55人次,重点讲解屠宰操作规程、肉品检验标准及疫病防控知识,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全面提升从业人员专业素养;与周边玛曲、红原等县市建立检疫信息共享机制,统一信息传输格式与核验标准,畅通牲畜跨区域流通渠道,为牧民拓宽销售市场提供便利;制定《屠宰环节突发疫病应急预案》,储备足量消毒药品、防护用品等应急物资,确保突发情况第一时间响应处置,最大限度降低产业损失。若尔盖县已累计检疫牲畜19782头(只、匹),屠宰牲畜6334头(只),不仅保障了秋冬肉类市场供应稳定,更让“高原生态肉”的品牌口碑持续提升。
下一步,若尔盖县将持续深化检疫监管体系改革,加强与省、州农业农村部门的协同联动,进一步完善“全链条、信息化、标准化”的监管机制,以更严标准、更实作风、更优服务,推动高原畜牧业向“安全化、优质化、品牌化”转型,在守护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的同时,为乡村振兴与民族地区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强动力。(若尔盖科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