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至县东山镇孔雀寺村幅员面积9.9平方公里,辖21个村民小组,1852户4563人。该村以花卉苗木、康养旅游、传统种养殖产业为主,有农业企业7个、家庭农场5家,2024年全村年人均纯收入达23950元。近年来,该村通过提升人居环境整治不断改善农村面貌取得明显成效,先后荣获第七届全国文明村、乡村振兴省级示范村、第五届四川省文明村、省级四好村、省环境优美示范村、省依法治村示范村等20余项荣誉。
(一)除隐患,遏事故,“三拆”保安全。一是拆老旧危房。党员干部带头,群众积极响应,排除自建房安全隐患38处,结合美丽新村建设、土地增减挂钩、村民自建等方式,集中连片规划建成乡村聚居点5个,涉及农户127户,做到群众住有所居、居有所乐。二是拆违章搭建。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增强基层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能力。开展违章搭建专项整治行动,对不符合“一户一宅”政策的违章建筑,发现一起制止一起。自2021年以来,开展违章搭建专项整治行动26次,拆除违规彩钢棚36个,整治工地乱象5处,坚决杜绝新增违章建筑、乱建乱围现象。三是拆破损广告。组建以村组干部、党员群众代表为成员的人居环境整治志愿者服务队,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活动20余次,对全村墙体、电线杆等小广告进行集中清理,清理小广告210处,为广大村民创造整洁优美、文明有序的居住环境。
(二)强基础,树典型,“三化”激活力。一是靓化村庄。依托“五彩林乡”AAA景区优势,结合“科技博览中心”项目建设,建设“四好农村路”10余公里,黑化彩化主干道路9.8公里,翻新翻修通村路5.6公里、入院入户路3.7公里,全村农村公路建设总里程达24公里,公共基础设施得到大幅度提升。二是美化院落。坚持与幸福积分兑换相结合,制发《洁美家庭评选激励办法》,设立幸福超市,创新积分兑换激励机制,深入开展“洁美家庭”“洁美院落”评比活动,村民通过参与环境整治赚取积分兑换生活用品。目前已开展幸福积分兑换30余次,选出“洁美家庭”58户、“洁美院落”36处,实现环境整治与文明乡风双提升。三是净化心灵。开展“道德模范”“好公婆好儿媳”评选活动,选树道德模范18人,以家风文明带动社会文明,推动全村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的家庭文明新风尚。在各社以“院坝电影”方式放映《跨过鸭绿江》《守住舌尖上的安全》《农村环保与健康》等电影15场次,有效提升了村民爱国、科学、文明素养。
(三)重引导,强联动,“三清”换新颜。一是清理房前屋后。按照村容村貌“三无一规范一干净”(无垃圾乱扔、无污水乱倒、无杂物乱放,日常生产生活用品摆放规范,村容村貌环境干净)的总体原则,孔雀寺村累计投入专项整治资金近35万元,引导全村村民集中开展“三堆”整治,分别对生活垃圾、厕所粪污和生活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村庄规划管理等重点任务逐一细化标准,靶向整治人居环境。累计处置生活垃圾12吨、整治生活污水乱排140处、完成厕污共治1500户。二是清理“村庄四乱”。志愿服务队伍积极对全村“垃圾乱扔乱丢、房屋乱搭乱建、杂物乱堆乱放、线路乱拉乱接”四乱现象开展巡查监督,增添分类垃圾箱15套、垃圾桶48个,清理和归顺杂物670处,治理“三线”3.6公里,同时对不文明行为及时劝导制止。设置环保公益性岗位14个,常态化开展村庄保洁,打造干净整洁、和美宜居的乡村新貌。三是清理农业废弃物。开展化肥农药零增长、农用残膜及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等工作,增设农业固体废弃物回收处置点1处,回收农膜近2吨;加快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和散养粪污收集点建设,因地制宜规范散养户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畜粪循环利用近2000吨。加大公厕管护力度,完善管护运行机制,实行“专人专管、定时清扫”制度,增加每日清洁频次,为村民和游客打造整洁舒适的如厕环境;对农村户用厕所,统筹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实现旱厕、露天粪坑全部清零。开展秸秆全面禁烧,加强作物秸秆回收利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