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 农副产品壹壹零网!
当前位置: 首页 > 案例通报 > 正文

“四大亮点”联动 广东农业农村旺起来活起来

2022-02-23 作者:佚名 来源: 广东省农业农村厅

乡村产业发展前景广阔,正吸引人才入乡、能人留乡。

  陈地杰 张植宏

  春回大地,南粤农忙。

  2月8日一大早,吴川市吴阳镇种粮大户林家如就组织工人开会,商定一万多亩不同地块种植的水稻品种。一个星期后天气回暖种子就下地。林家如是湛江市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联农带农300多人。

  徐闻35万亩菠萝迎来上市季,“菠萝的海”里,金黄翻滚,绿叶茂盛,风车旋转,工人们将采摘的菠萝整理包装,一车车菠萝运往西安、成都等地销售。

  万象更新始于春,撸起袖子加油干,虎年焕发新气象。

  2021年,广东牢牢稳住稳住农业基本盘,呈现四大亮点:2021年,粮食播种面积3320万亩,总产量1280万吨,实现面积、产量、单产“三增”,总产量为近9年最高水平;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369亿元,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306元,同比增长10.7%;农村消费增长超过20%。从基础产业到特色产业,从产量到产值,从收入到消费,广东农业农村经济呈现良好发展势头,“三农”压舱石作用更加凸显,为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撑。

  压实责任

  粮食生产总产量创新高

  党政同责一起扛,守牢保障粮食安全底线,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辅之以义,落实粮食面积、产量举措,向良田要产能,向荒地要面积,向规模要效益,向全链条要质量,向品牌要溢价。辅之以利,政策保本、经营增收,保护种粮积极性,让农民种粮能获利、多得利,敢种粮、种好粮。

  勤耕春当时,早造播种忙。

  立春刚过,惠州市惠城区丝苗米现代农业产业园里,广东海纳农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蒋耀智正火热地在万亩立体种养基地耙田。

  汕头市朝阳区种粮大户马学杰正忙碌组织工人下第二批水稻种子,管养大棚秧苗,为接下来的水稻种植做好准备。

  各地上演的“春耕备耕图”,折射出农业高质量发展带来的新气象,也让粮食安全根基越筑越牢。

  2021年,广东粮食生产交出一份满意答卷:超额完成国家下达广东的3307.5万亩约束性指标和1268万吨(253.6亿斤)指导性指标任务,早稻单产达到407公斤/亩、全年粮食单产达到385.6公斤/亩,是唯一获农业农村部通报表扬的早稻增产成效突出的粮食主销区省份。

  粮稳天下安。作为全国第一常住人口大省、最大粮食销区,粮食安全这根弦任何时候都不能松。

  “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保证粮食安全,大家都有责任,党政同责要真正见效。”

  广东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把稳定粮食生产作为“三农”工作头等大事抓紧抓实,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克服疫情、历史罕见旱情等不利因素影响,实施“以晚(稻)补早(稻)、以旱(粮)补水(稻)”策略,全力保生产。

  措施要硬,执行力要强。广东打出一套“组合拳”。

  《2021年广东省粮食生产行动方案》《2021年广东省“虫口夺粮”保丰收实施方案》《2021年广东省种业工作要点》《广东省农田整治提升行动方案》……系列文件发布,为粮食生产保驾护航。

  “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

  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从地瘠“望天收”到丰产“吨粮田”,提高土地效能。

  龙川县麻布岗镇大长沙村船坑小组,高低起伏的稻田,清澈的溪水顺着新修的水泥渠潺潺流入稻田。2020年,这里还是一片沉睡多年的撂荒地,田间杂草丛生,土渠淤泥堆积,旱不能灌,涝不能排。

  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粮食安全新战略的重大举措。广东将一批“望天田”“撂荒田”打造成旱涝保收的高标农田,提高了农田价值。

  阳春市春湾镇宜机化改造项目区面积为130亩,租金由300元/亩涨至500元/亩。台山市土地租金由500元/亩涨至800元/亩。

  “改造后的农田,粮食产量提升,农事操作上可以节省人工和农机费用,节本增收效果明显。”阳春市农业农村局工作人员说。

  仁化县农田水利工程事务中心主任刘世龙介绍,2022年仁化计划通过涉农资金安排320万元用于已建成的高标项目管护,成为全省第一个有资金有具体制度落实的高标农田后期管护项目试点。

  推进复耕复种撂荒耕地,荒地变“宝地”,扩大耕地面积。

  廉江市安铺镇水稻种植大户罗标建种植水稻近20年,看着地荒了十分心疼,“2021年,我复耕撂荒地1200亩,水稻种植面积扩大到1800亩。”

  复耕复种撂荒耕地是增加粮食面积的最大潜力。各地出台举措:河源市实行党政高位行政推动,出台各县镇村复耕的村规民约,并实行镇、村代耕代种的兜底措施;韶关市新丰县发挥本地农民和种植大户知农情、擅长耕作优势,将撂荒耕地整治任务灵活转变成农业产业发展“潜力股”。

  2月初,茂名市翔龙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全国龙白天电话响不停,“一些乡镇和村委会的给我电话,咨询土地托管的事宜。”

  2021年,化州市整合资源平台,探索出“土地集中连片+村集体+托管服务”“土地入股+村集体领办合作社+托管服务”“土地集中连片+托管员+托管服务”三大模式。

  土地托管模式“托”出规模效益。全国龙介绍,目前公司已托管土地20多万亩。每亩可减少化肥使用量20公斤,节省人工成本75元,粮食增产80斤,每斤节省运输储存费用0.04元,每亩实现节本增收约276元。

  用实干出实绩:2021年广东新增高标准农田161.8万亩,撂荒耕地复耕复种85.9万亩。

  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省乡村振兴局局长顾幸伟表示,广东将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全力完成国家下达我省的2022年粮食生产目标任务。压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全力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粮食产量。严守耕地保护红线,落实耕地保护任务,开展农田整治提升行动,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新建高标准农田120万亩、垦造水田5万亩,支持粮食产业全链条建设,加大培育广东丝苗米品牌。

  创新发展

  乡村产业强起来

  广东发展最大的短板仍然在农村,广东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从根本上说还是城乡发展不平衡、乡村发展不充分的问题。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广东坚持辩证思维,转变观念,努力把短板变成‘潜力板’,构建“跨县集群、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产业体系,把农业产业链根植在县镇村,地域特色鲜明、创新创业活跃、业态类型丰富、利益联结紧密。

  蝴蝶兰娇艳欲滴,年桔喜庆绚丽。1月正是年花热销月。广州市从化区花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一片繁忙景象,工人忙着对各类盆花打包、装箱、装车,一辆辆卡车在花卉生产基地来回穿梭。

  “我们准备了近40万株蝴蝶兰作为年宵花销售,除了常规批发以外,还对蝴蝶兰进行组盆,以满足周边游客的购买需求。”实施主体之一广州生辉园艺有限公司吕田基地负责人张涛说。2021年该产业园区总产值约58亿元。

  碧桂园农业肇庆科技园是德庆贡柑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牵头实施主体。“今年公司贡柑产量约30万斤,1月20日已销售完毕,但收到的意向订单就超百万斤。公司通过联农带农的方式,帮助产业园内的果农卖好贡柑。”总经理赵鑫说。

  蝴蝶兰成为“致富花”,贡柑成为“致富果”,正是广东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的剪影。

  2018年以来,广东已建设235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形成了国家、省、市三级梯次发展格局,实现了主要农业县、主导产业和主要特色品种全覆盖。

  现代农业产业园已成为农业发展的“旗舰队”。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第一轮161个省级产业园主导产业总产值3481.91亿元,二三产业产值超过一半。

  平远县通过建设脐橙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研发生产出NFC鲜榨果汁,推动脐橙年产值增长到超10亿元;紫金县茶叶产业园是2018年第一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带动紫金县茶叶种植面积、茶产业综合产值分别由创建前的2万亩、6.6亿元增加到6万亩、10.06亿元。

  90后江梦宇毕业于中山大学,是湛江市坡头区莲藕产业园实施主体之一的湛江市乡土农业有限公司CEO,正着力打造万亩莲藕规模化种植区。94年小伙金书涛创办狮头鹅合作舍,养殖的狮头鹅连续2年被评为澄海鹅王。

  高州市市长卢巧智介绍,高州市龙眼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吸引返乡创业人员3000多人。

  “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把农业产业链根植在镇村,是富民兴村产业的重要抓手之一。

  2019年至2021年,广东整合涉农资金用于“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三年来全省累计扶持3203个村发展农业特色产业,认定2278个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300个专业镇。有74个村镇入选全国第九、十、十一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入选数量是2011年至2018年入选全国前八批的数量总和的1.12倍,增量连续3年名列全国第一;有332个农产品

相关附件:


原文链接:http://dara.gd.gov.cn/mtbd5789/content/post_3816262.html
[免责声明] 本文来源于网络转载,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构成商业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